您当前位置:优佳达北京制卡公司 >> 新闻中心 >> 行业新闻 >> 浏览文章
PVC卡印刷_PVC卡印刷专家

  党的十八大报告把扩大内需、刺激消费作为促进经济转型升级的战略基点。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国人对于储蓄的执着明显高于对新疆智能卡印制消费的热情,储蓄率连年上升而消费却逐年下降。而信用卡作为刺激消费的最佳工具已是不争的事实。根据日前中国银行(行情,资金,股吧,问诊)业协会发布的《中国信用卡产业发展蓝皮书(2012)》显示,2012年我国信用卡交易金额增长迅速,带动了国内0.32%的消费增长,信用卡产业对拉动居民消费、促进经济增长的作用日益显现。那么,国人为何不肯消费?信用卡产业能为拉动内需、刺激消费的经济转型期的中国做些什么?带着这些问题,笔者走访了广发银行副行长王桂芝。

  政策需要消化

  消费增长可期

  根据《中国统计年鉴》的数据显示,中国储蓄率从2000年的37.6%提高到2011年的51.8%,并一直维持在较高水平,明显高于发展水平相近的发展中国家,更高于发达国家。而消费(尤其是国内消费)却一路下滑,其在GDP占比从2000年的62.3%下降到了2011年的49.1%。2012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7167亿元,增速比上年同期回落了2.8个百分点。

  王桂芝认为,一段时间以来,中国经济运行过度依赖投资拉动,内需消费贡献不足。因此,中国经济结构转型的着力点是扩大内需,促进消费升级。近年来,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刺激内需,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内需要真正成为推动中国经济持续稳健增长的主动动力,还需要一个过程。

  那么,国人为何不愿消费?王桂芝表达了自己的看法,她认为,当前,国人的消费积极性还未充分调动起来,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从外部因素来看,受全球经济增长乏力、国内经济增速下滑影响,我国内需战略启动明显面临阻力,消费增长压力较大;从内部因素来看,居民收入增长水平放缓,且受制于养老、医疗、教育、住房等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的瓶颈,居民消费动力不足,居民消费水平难以迅速提高。

  在这些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加大改革力度,继续构建扩大消费需求的长效机制。未来,我国应进一步加大收入分配调整力度,扩大中等收入消费群体,促进消费结构升级。有鉴于消费者的消费支出不是由他的现期收入决定的,而是由他的持久收入决定的,提高基本养老、医疗、住房保障覆盖面,将有助于改善居民消费能力和消费预期。

  与此同时,内需战略事关经济发展大局,政府不断出台相关政策。比如,积极稳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启动农村消费市场等重大政策,这不仅为已有城市消费带来新的积极因素,而且还将逐步启动新的巨大消费市场,尤其是城乡结合部、重点县域的消费市场空间正在打开;另外,农村消费市场也正在发生积极变化。一季度,农村消费连续以1-2月的13.4%、3月的15.0%增速水平快于城镇增速,这也从侧面反映出“农村和小城镇”的巨大发展空间。

信用卡刺激作用明显

  突破瓶颈立足持卡人

  信用卡作为刺激消费的最佳工具,已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根据日前中国银行业协会发布的《中国信用卡产业发展蓝皮书(2012)》显示,2012年我国信用卡交易金额达10万亿元,同比增长31.6%。全国信用卡交易金额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的占比达到48.26%,较2011年提高了6.54个百分点;信用卡未偿信贷余额新增3257.1亿元,累计达11386.7亿元,同比增长40.1%。

  因此,可以说,信用卡应该在中国经济转型中占有更重要地位。但目前看,各发卡行在做信用卡业务时,还是有些需要解决的瓶颈问题。

  王桂芝表示,探本溯源,把握本质,方能进一步推进。目前,信用卡已经逐步成为客户日常消费的主流方式,信用卡业务在中国市场的潜力巨大。但我们回过来头看一下信用卡在国内的发展历史,实际尚不足二十年,就全国范围来看,信用卡业务存在持卡人比例较低,集中在一线城市,二、三线城市还未覆盖等特点。自1995年3月,广发银行发行了国内首张真正意义上的信用卡以来,信用卡逐步取代现金支付,其成功的关键点集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便利性(涵盖替代现金支付、结算快捷、携带方便等方面)、优惠性(涵盖用卡优惠、积分兑换、免息期等方面)、循环快速融资(预批额度、先消费后支付等方面等)。这些方面归结起来,信用卡取得成功的根本,就在于它成功解决了客户、商户、银行三方共赢的问题,这就是问题的关键。

  “今天,发展信用卡业务,仍需要继续围绕这几个关键环节。”王桂芝表示,在积极借鉴互联网、移动金融等新兴领域发展经验的基础上,把IT科技更深地融入到金融服务中,能够进一步解决便利性的问题。例如,把信用卡与手机SIM卡双卡合璧,与银行借记卡双卡合壁,探索网络/手机等无形信用卡服务等。通过把信用卡和便捷工具绑定,信用卡自身也将更具便利性。又比如,我们把以前十多个工作日的办卡流程进一步压缩,甚至未来逐步实现即时完成,客户的体验必将进一步提升。

  此外,充分发挥银行对商户资源的整合优势,推出多样化的刷卡优惠活动,也能够促进客户消费行为。广发信用卡每年都会推出广发乐赏日周五刷卡半价优惠活动,联合众多知名品牌给到持卡人更好、更优惠的用卡体验。“广发日”模式是广发信用卡最先开创的,目前已经成为同业争相效仿的案例。广发卡对客户的需求进行了精细划分,通过不断地创新带动客户的消费欲求,从开始的只有餐饮类合作商户到其后增加服饰、百货类商户,到今年电商龙头和旅游类龙头商户加盟,广发日通过不断深化服务的覆盖面和同行业展开了差异化竞争。

突破瓶颈还意味着持续创新活力,立足于持卡人的需求,令持卡人充分感受到使用信用卡的便利性和安全性,方能带动刷卡消费的增长。例如,利用信用卡具有免息还款期的特性,重点发展分期还款业务;针对伪卡攻击实施有效的反欺诈策略,大力推动全行业营造安全的用卡环境,令持卡人放心刷卡。这一系列措施必将进一步提升客户用卡信心和活跃度。除此之外,发改委下调商户利率,促进更多商户铺设POS机,也对用卡环境的优化起到很好的帮助。

多层面推进创新

  多举措增加营收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了多项创新,其中也提到了金融创新。这预示着金融业的创新进入加速阶段。因此,创新已经成为当下金融行业最热的词,而对于以创新为发展基石的信用卡来说,无疑可以借此东风,在创新上大做文章。

  王桂芝坦言,广发卡一直以来锐意创新,以提供更优质的客户体验、更多样化的服务方式,而金融行业的网络化、移动化是大势所趋,针对此,广发银行已在不同层面进行规划与推进,以确保信用卡业务的长期稳定增长,如:在发卡方面,广发卡已经可以提供网络办卡、手机办卡、PDA办卡等多项电子化的发卡方式,提升发卡处理速度;在客户维护方面,广发卡运用网络、手机等渠道对优惠活动进行宣传,充分研究客户交易特征等数据,利用新技术对每个客户按需提供相应的促销内容与服务(例如客户通过手机银行即可查询附近的广发乐赏日优惠商户);在信用卡分期方面,除了传统的电话分期外,广发卡为客户提供更多基于移动网络、手机短信等多样化服务渠道,客户办理分期业务更为便利,并降低了银行的服务成本。在信用卡还款方面,广发卡积极开拓网银、手机、第三方支付等网络还款方式,客户通过网络或使用手机即可还款,目前客户至网点进行还款的比率已大幅度下降。

  正是有着各个层面的创新,有力地保障了广发卡的增收与成本控制。王桂芝表示,在客群维护方面,加大对高端、高贡献度客群的开发和维护,提供多样化维护方式,提升卡均活跃度,以提升整体收入;在运营绩效方面,通过搭建各项新系统、优化运营流程等提升运营效率;在管控成本与风险方面,通过将更多的业务电子化、系统化、流程化有效地管理人工成本,并通过严谨的风险管控在新客户选择、已有客户全生命周期等各个环节进行风险管控,有效减低风险发生机率。

  内外部环境未阻连续盈利

  战略转型迈向精细化阶段

  广发信用卡在2013年第一季度发卡量突破2400万张,跻身国内信用卡第一梯队,且连续八年盈利。对于目前广发卡面临的外部经济环境的变化(全球经济萧条、国内增速放缓),王桂芝有着这样的思考,在经历了一段时间的高速增长后,广发信用卡要全面转向战略转型的新阶段:精细化加创新经营阶段,客观上也是应对经济变化的效果。

  王桂芝坦言,这次是广发卡有史以来的首次战略转型。她详细介绍了转型的四大核心内容:第一,目标客群的转型,即“从高循环、高风险客群转向高循环、低风险客群”,以客群的转型来推动盈利模式的转型;第二,业务区域的转型,“从一线城市转向二、三线城市”;第三,业务模式的转型,“从线下业务转向线上业务”,重视线上业务,从申请、招募新持卡人,到市场活动,以至到融资的布控,线下能做的,线上也要做;第四,管理模式的转型,“从粗放型成本管理转变为精细化成本管理”。王桂芝表示,其中,目标客群的转型是关键所在,也是目前我们工作中的研究重点。

  对于时下最热的线上发展,离不开与电商的合作。王桂芝表示,目前电商交易发展迅猛,广发也非常重视在电商方面的推广,主要包括与第三方电商合作,以及自有电商平台的推广。积极同第三方电商合作,主要体现在:一是联合电商发卡:共享双方的客户及商业资源,如2012年与凡客联合发行广发凡客联名卡;二是积极进行协同促销:如每年“双11”、“双12”与支付宝进行的大型电商联动促销,取得较好效果,广发卡在活动期间的交易增速明显超过行业速度;三是分期业务合作:如与支付宝等电商合作开展交易快捷分期业务,有效带动了支付宝与广发卡的交易量。

  除此之外,广发卡也会对自有电商平台进行推广。据介绍,近年来,广发卡搭建了完整的自有网络商城业务,客户可在广发网站、手机银行等多个电子渠道享受优质的服务;配合深入全面的客群分析,针对客户需求开展形式多样化的积分/分期等促销,有效提升了商城交易量及客户忠诚度。

来源: 金融时报

以下内容是正文不可分割的一部分:http://www.bjyojada.com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 www.yojada.com All Right Reserved
京ICP备12030009号-1 powered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