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全球经济缓步复苏,我国银行业注重增长速度和质量,响应国家政策,积极探索转型升级,加强金融科技创新与服务体验提升,加快支付环境改善与基础设施建设。得益于此,作为银行业重要的延伸部分,国内ATM市场保持了近几年一贯的快速增长态势,也通过前几年的量变积累,引发出了多处微妙变化。
全球市场持续繁荣 中国有望超美领先
2012年,我国ATM的保有量继续稳健增长。根据中国人民银行2013年2月发布的《2012年支付体系运行总体情况》报告,截至2012年年末,加入全国联网的ATM设备41.56万台,较2011年末的33.38万台增加了8.18万台,增长率达到了24.51%,与去年23.17%的增长率相比基本持平。
全球范围内的ATM安装量总数在2012年已超过260万台,同比增加近18万台,增长约7.5%,安装量仍以6%~7%的平均速度向上发展。根据英国零售金融策略性研究和咨询公司RBR最新发布的《2012-2017全球ATM市场趋势预测》调研报告:到2017年全球安装的ATM总数将达350万台。预计未来几年,亚太地区、中东和非洲增长将明显快于其它地区,成为ATM数量增长和ATM取款量最高的市场,到2017年增长约90%。其中,亚太地区将继续领先,并对全球ATM的增长保持近六成的贡献率。
中国目前为全球第二大ATM市场,但按照2012年官方发布的全国总人口13.54亿人计算,我国每百万人的ATM保有量约为307台,较2011年的每百万人265台有所上升,进一步接近全球每百万人346台的平均水平,但距西欧国家的每百万人786台和美国的每百万人1376台依然有较大差距。加之我国各地区ATM分布密度明显不均匀、现金交易需求巨大、银行加大自助服务力度等因素影响,ATM市场的发展潜力依然巨大,预计3-5年内仍将保持两位数的增长,并对亚太地区的ATM新安装量有超出一半的贡献率。
而作为全球第一大市场的美国,目前ATM保有量约为44.50万台,由于其市场成熟已趋饱和,加之近年来各银行分支机构的破产、兼并等原因导致设备安装数量下降,增长率也低于全球ATM设备安装数量的平均水平。据此推测,2013年中国将有望超越美国,成为全球的第一大ATM市场。
农村自助设备采购增长显著 存取款一体机已占六成份额
根据各大银行的购买数据统计,2012年,各大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银行、邮政储蓄、城商行、农商行等金融机构累计购买ATM设备约10.07万台,较2011年的7.48万台增加了约2.59万台,增长34.75%。工、农、中、建、交五大国有商业银行依然是ATM设备采购大户,五大行共采购ATM设备约6.45万台,约占全年ATM市场采购量的63.98%,这一比例与2011年的62.27%相比变化不大。五大行凭借自身的规模优势,依然是ATM市场的最大客户。
在“涉农”的银行中,农业银行以约2.50万台的ATM采购量,占全年采购量的24.84%(比去年提升了近8个百分点),成为国内最大的ATM单一采购商。以农商行、农信、邮储银行为代表的传统农村金融机构,ATM网络建设在近年来也有非常显著的增长。数据显示,2012年,全国农商行及农信系统共采购ATM设备约1.53万台,占全年采购量的15.21%,仅次于中国农业银行位居第二。邮政储蓄银行也以7840多台设备的采购量,占了全部采购量的7.79%。除此之外,近年来蓬勃发展的城市商业银行系统,随着自身的不断扩张与成熟,也加强了各自的自助服务网络建设。2012年,全国各大城商行累计采购ATM设备达5100台,较2011年的2500台翻了一倍,预计未来仍会有一定的增长空间。
近年来,银行采购的金融自助设备从单取款、单存款到整合存取款功能并实现现金循环,是ATM发展史上的重要进步。国内银行近年来对存取款一体机的采购也在持续递增。根据2012年各大银行的ATM采购数据,全年各大银行共采购存取款一体机约6.08万台,占总设备采购量约60.38%,相比2011年的47.31%有非常明显的上升,已突破50%的临界线,表明存取款一体机已经稳占市场主流地位。
竞争格局更趋集中稳定 自主核心技术影响明显
目前,我国市场上的主要ATM供应商为广电运通、日立、怡化、迪堡、NCR、OKI、东方通信、德利多富等几家。根据2012年度各厂商的市场销量排名,前五位分别是广电运通、日立、怡化、迪堡、NCR。
其中,广电运通以20170台的年度销售量,第五年蝉联中国ATM市场销量第一位,较2011年增长2670台,占比约20.01%。日立以19100台的销量,较去年增加5100台,占比18.95%,位居年度第二位;怡化以14200台的销量排名第三,同比增长7000台,占比14.09%,较去年上升一位;迪堡以10820台的年度销售量排名第四,较2011年增长4820台,占比10.73%,位次也有所提升;传统国际ATM巨头NCR以8800台的年度销售量排名第五,占比8.73%,比去年滑落一位;OKI和东方通信全年销售5220台和4900台,排名第六位和第七位;德利多富和恒银全年销售4420和4100台,排名第八位和第九位。
总体来看,自2009年以来,前五位的ATM品牌整体趋于稳定。统计显示,2012年五大品牌销售量占据全年总量约72.51%,表明竞争仍较为会员卡集中。其中,广电运通、日立这两家厂商均拥有自主核心技术,成绩不俗,而怡化依托与日本OKI的合作,也紧随其后,增速较快。这表明随着国内存取款一体机市场的扩大,自主循环核心技术对市场影响也更为明显。统计显示,2012年,国内品牌在三足鼎立的格局中,继续以超过33%的市场份额超越日、美两大阵营。预计在2013年,受国家鼓励采购国产ATM品牌、支持农村金融发展等利好影响,且随着国家继续鼓励自主创新、推进金融安全建设等政策因素发挥作用,以广电运通为代表的国产品牌销售量将进一步增加,国内厂商将相继扩大产能,以满足不断增长的国内市场需求。
冠字号码技术推广应用 自助服务设备日趋智能
2012年,为进一步优化金融支付环境,提升现金交易安全保障,纸币冠字号码的记录和追踪技术迅速进入全面应用。2012年5月,建行在北京及上海等地区装配新型存取款一体机,已经可以打印所取钞票的冠字号码,为追溯钞票来源、解决假币纠纷等问题提供支持。其后,这种机器陆续在全国推广。在自助设备的细分领域——清分机市场,已有国内ATM厂商专门成立子公司进军清分机领域,并率先引入和应用冠字号码记录与跟踪技术,提升银行现金管理效率,开启全新的智能清分时代。
近几年来,云计算及移动互联网等概念,也越来越多在ATM领域中被提及。作为一种廉价高效的信息存储和处理方式,基于云计算的ATM服务概念的提出,让人们对未来自助服务的想象更加丰富。在移动互联网方面,除了已经很普遍的手机银行,手机无卡实现存取款等应用开始被国内银行采用,基于移动互联网的ATM管理软件及平台也陆续推出,创新了银行管理和服务模式。由ATMIA、ATMMarketPlace以及MAGTEK联合发布的《ATM Future Trends Report 2012》报告也指出,在未来五年内,移动技术将会对ATM产业带来重要影响,成为推动全球ATM产业发展的催化剂。报告还指出,ATM未来的一个发展趋势,是广泛采用虚拟化技术或“瘦客户端”的形式,比如4G功能的启用将会使ATM使用者与监控中心直接沟通,可通过视频/音频双向模式为客户提供服务。
令人印象深刻的还有2012年“智能金融”成为银行渠道发展的主题词。广发银行、交通银行、光大银行等陆续推出新型智能网点建设,与传统自助设备自动取款机、自动存款机、存取款一体机不同的新型智能设备争先亮相,如远程智能机iTM、24小时智能机VTM等,搭建起了银行用户与远程客户服务端的桥梁,紧随其后的还有农业银行、民生银行等。
一场智能银行竞争的背后,是银行在提高客户体验、延长营业时间、扩展网点数目以及提高柜台效率这四方面的改变需求。有业内人士分析认为,智能银行的应用,正在引领国内银行服务进入一个“客户体验为王”的阶段,预计将给捷足先登此领域的ATM厂商带来无限商机,也将为商业银行抢占市场份额提供绝佳契机。
金融服务外包前景广阔 行业发展更加标准规范
自“十一五”以来,在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的全面支持与培育下,国内整体金融外包产业环境得以不断优化成熟,进入“十二五”阶段,国家政策到地方政府支持层面将持续发力,进一步拉动整体产业的快速起步和产业集聚。目前,国家服务外包“十二五”规划已经起草完毕,为服务外包产业发展创造了良好发展环境。
从长远来看,ATM金融服务外包将有利于银行提高ATM运行效率、减少人力成本、提高集约化水平,助推银行从高消耗、低效率的外延式粗放发展,向多元化价值增值型的内涵式精细化发展方向转变。在当前金融服务外包行业的管理模式尚不成熟,各项标准、规范尚未建立的情况下,运营商的运营资质、资源整合能力、质量管理能力等就成为重要的制约因素。目前,已有国内综合性ATM金融外包服务商广州穗通率先完成行业内的管理标准建设,并通过质量体系认证。这将进一步引导和规范金融服务外包市场运作,极大促进金融外包行业的标准化进程。
随着越来越多的运营商相继导入质量体系,ATM服务外包行业的运作流程将更加标准化、规范化,既带动外包服务商的企业内部管理更为科学高效,也为银行等金融机构带来更高质量、更优服务的用户体验,将进一步提升银行核心竞争力。
展望2013年,中国经济回升的势头越来越稳固。得益于经济形势的整体回暖、中国城镇化及工业化进程推进和农村市场需求的释放,中国ATM市场发展后劲和动力依然强劲,未来智能化发展方向也将带来银行自助业务创新、安全和人性化的体验升级。
来源:金融时报
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http://www.bjyojad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