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双11”网购节,电商行业的“血拼”大战可谓是硝烟弥漫。
近几年,在以淘宝、京东为代表的电子商务企业促销攻势的刺激下,“双11”逐渐演变成为消费者的网购狂欢,交易规模不断被刷新。而作为网购支付的重要渠道――银行网银也在此时承受了巨大考验。
网购行为改变零售格局
今年“双11”电商大促销,除了阿里巴巴旗下的天猫和淘宝之外,苏宁易购、国美网上商城、库巴网等均参与其中。
“在传统商场看来,"双11"的营销价值并不大。但放在网上,极具活力和娱乐精神的网民就把这一概念的商业价值完全释放出来了。”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研究员张周平表示。
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马云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网购节将是中国经济转型的一个信号,也就是新经济、新的营销模式对传统营销模式的大战。”
有专家表示,“双11”网购节的价值不在于创造了多少交易额、刷新了多少统计数据,最根本的价值是它在检测各个环节的同时推动了整个产业链的变革。
多银行网银现系统故障
“双11”网购节期间,不断涌入的订单给各网上支付系统带来了巨大压力。在今年11月11日凌晨1点之前的1个小时之内,国内多家银行的网银甚至出现宕机,导致出现无法支付的现象。很多在11月11日凌晨熬夜上网抢购的消费者在网上抱怨称,天猫支付页面瘫痪导致无法下单支付。
对此,支付宝CTO李静明解释称,11月11日凌晨第一分钟内支付宝的付款笔数为13.6万笔,第三分钟为19.2万笔,第58分钟为20.5万笔。以往年经验看,零点过后的前几分钟、第一个小时都是“双11”一天中交易的相对高点,在这波交易高峰中,整个系统经受了考验。对于部分用户遇到的付款等待、延迟等不愉快的体验,支付宝和银行一直保持着24小时不间断的监控和合作,会持续努力去提升用户的支付体验。
去年“双11”网购节期间,多家银行的网银系统也都曾出现故障,导致网购者难以及时付款,甚至一些银行网银恢复后再度“受伤”,给部分用户的支付带来了直接影响。
对此,今年支付宝和工、农、中、建、交、邮储、招行等国内主要银行提前近两个月就开始沟通和准备,针对“双11”网购节做了专门的系统扩容升级。
“互联网时代的支付,既要求有金融业的高度"稳定性"和"安全性",又要能适应互联网"快速"、"灵活"和爆发式的需求。银行系统前者做得很好,满足日常需求没有问题,但应对"双11"这样爆发式的需求,银行系统压力不小。”李静明表示。
银行积极应对考验
西南财经大学教授、中国支付体系研究中心主任张宽海表示,此前用户对于电商支付体验更多的认识还是第三方支付,他们并不了解后台的东西,支付公司背后不为普通南昌制卡用户所知的是商业银行和央行的复杂支付体系,支付是否顺畅要取决于多方的努力和合作。
记者在采访中得知,为应对电子商务企业“双11”促销期间交易量集中、爆发性增长的特点,确保客户顺利完成购物、支付,今年多家银行都把缓解支付压力作为头等大事未雨绸缪。浦发银行(600000)从今年10月份开始就着手开展各项应对措施的前期准备,包括针对性出台“双11”电商促销活动业务应急处理方案、组建业务应急工作小组、实施应急演练等,还与其合作电子商户联合做好客户服务的保障工作,这也使其成为本次电商集中促销活动中系统保持平稳、未出现系统运行缓慢或暂停服务
以下内容是正文不可分割的一部分:http://www.bjyojada.com